講師:馬如琦菩薩 日期:99/04/18
◎ 學
‧ 學的意思:學習、練習
‧ 為什麼要練習:成就沒有捷徑,一切的基礎即是不斷練
‧ 學習的對象:崇拜的偶像
‧ 何謂「偶像」?è擁有讓人景仰、稱羨的特質、能力或成就
◎ 佛 佛教徒的偶像
‧ 佛的意思:福慧圓滿的覺者、達到生命最高境界
‧ 天人師:天與人的導師、世間的導師
◎ FUN = 放
《108自在語》 要能放下,才能提起;提放自如,是自在人。
◎ 輕
◎ 鬆 è 為什麼要放鬆?
放鬆,是人生所有成就與健康的重要條件
◎ 學佛FUN輕鬆課程設計目標:定位為新皈依弟子與體系之間的連結平台。
‧ 瞭解體系特色:提供新皈依弟子瞭解法鼓山修學特色及修學途徑。
‧ 找到修學門路:修學需要從實作中體會,為了讓新皈依弟子淺嘗各項修學
法門之滋味,瞭解實修法門之樣貌,課程設計著重於解說
與實作體驗並重,讓新皈依弟子在知見上有基本的概念,
在實作上初嚐滋味。
‧ 建立情感歸屬:找到學佛路上同參道友,建立新皈依弟子之情感及修學
支持網絡。
◎ 四大招牌餐
• 入門:課程簡介、學佛行儀
• 行門:禪修、念佛、法會
• 解門:認識法鼓山、佛學課程、讀書會
• 萬行:義工嘉年華
◎ 學佛行儀
‧ 合掌:
1. 神聖面與不淨面之合一,表現真實面目
2. 印度古禮法,表衷心敬意
‧ 問訊:問候請安,表示謙虛、誠懇、恭敬
‧ 操手:
1. 站立而心氣沈,就不會生氣,身心自然輕鬆,頭腦清靈,
就不會有煩惱。
2. 雙手結彌陀印,右手在上、左手在下
‧ 請假:
1. 告假 è 我走囉
2. 銷假 è 我來囉
3. 溜單 è 都沒說
‧ 迴向:以自己所修善根功德迴轉給眾生,讓眾生皆獲利益
‧ 海青:佛門大禮服、莊嚴道場
‧ 用齋:
1. 在齋堂:
(1) 宜安靜,不宜交頭接耳,應端身正坐
(2) 雙手舉碗及筷,雙腳不宜蹺起
(3) 用齋完畢宜從兩側離開
2. 打齋:
實際行動供養大眾,結善緣,累積福報
3. 在道場用齋:
(1) 供養:滋養慈悲心、念眾生、去我執
(2) 結齋:吃完飯之後,感恩、祝福
◎ 法鼓山的特色:用現代語言彙整、具體生活化
學佛行儀課後補充講義
( 摘錄自2008農禪寺義工專業通識課程講義 )
◎ 意義:
學佛從淨化自己的身、口、意三儀做起,也就是從我們的身體
動作、語言及心念的改變做起,如此自然表現出恭敬、端莊、安詳
的法鼓人氣質。
◎ 基本禮儀:
以一顆赤誠的真心、一雙動人的合掌、一抹和顏的微笑、一句
誠懇的問候,用佛法來感化自己、用行為來感動他人,實踐法鼓山
的理念「提昇人的品質,建設人間淨土」,就從我們每一個人開始
做起。
◎ 基本稱呼:
在法鼓山我們稱聖嚴師父為「師父」,稱師父的出家弟子為
「法師」,居士之間互稱為「師兄」、「師姐」或「菩薩」,年
紀大的稱「老菩薩」、年紀小的稱「小菩薩」,夫婦之間互稱為
「師兄」、「師姐」或「同修」。
◎ 學佛行儀的種類:
每一個動作不只是動作而是威儀、禮儀的表現,更是練心、安心的
好方法,細細體驗,您更能達到身心輕安的覺受。
‧ 合掌:亦稱合十
1. 心誠意敬,肅立,將氣往下沉,兩腳掌成外八字,腳跟相距約二吋,
腳尖相距約八吋,不彎腰駝背,歪頭斜腦, 後腦貼靠衣領不東張西望。
2. 兩手掌相合,十指併攏,不參差分離、中空彎曲,成45度,這表示統一
圓滿,手臂靠著身體,手掌不需要靠著胸部,兩掌心間略虛,以輕鬆、
自然為原則。
3. 目光垂視,不吃力的注視兩手中指間。
‧ 問訊:表示謙虛、誠懇,將佛菩薩、師長及受尊敬的人很恭敬供到頂門。
1. 合掌,彎腰約90度,頸宜直,頭不下垂,手變換成操手。
2. 起身的同時,手結「毗盧印」,將左手包住右手(左外右內)兩的食指
間輕輕相觸,兩大拇指輕輕相合,豎直,手掌像一朵含苞待放的蓮花。
3.伸直腰,舉手到眉心,再合掌。
‧ 操手:
1. 站立而心氣沈,就不會生氣,身心自然輕鬆,頭腦清靈,就不會有煩惱。
2. 雙手結彌陀印,右手在上、左手在下
‧ 拜佛:五體投地—接觸到大地時,體驗大地,孕育眾生,負載眾生
,函容一切的精神,以一顆感恩的心,飲水思源,感謝大地
,感謝一切眾生。
1. 先問訊合掌,然後徐徐彎腰低頭約90度,表示謙虛,承認自己的
福德、智慧不足。
2. 右手先下,左手仍合掌,腰徐徐下蹲,右臂向前下伸,右掌向下,
放於右膝前方,兩膝隨即跪下,左掌隨著伸下,放在超過右手半掌
處,右掌由右膝向前移動,與左掌齊,兩掌相距約六吋(禮佛時兩
腳尖勿移動或翻轉)。
3. 額面慢慢平放於雙掌間,兩掌握虛拳,向上翻掌,手掌慢慢打開,
掌心向上,掌背平貼地面。
4. 手掌慢慢打開,像蓮花慢慢開,迎接佛陀,讓佛的雙腳踩在蓮花上
5. 臀部盡量往下壓。
6. 起身時兩手握拳翻掌,手掌打開,掌心向下貼地額頭離地右手移回
右膝前。
7. 左掌舉回胸前,作合掌狀,藉著右掌的力量,身體慢慢的站起來,
雙手合掌,三拜之後,問訊,操手。